一、履约地点:     葫芦岛市(采购人指定)      
    二、履约期限:    合同签订后  40  日内具备自动监测服务能力。      
    三、付款方式:       
   付款方式及条件:项目具备自动监测服务能力经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支付。      
   各阶段付款由采购人报财政部门一次性支付。因财政资金拨付不及时影响价款支付,采购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四、运维服务:    运维服务时间  1  年(与质量保证期一致)。      
    五、质量保证期:    质量保证期  (  免费更换配件  )  从履约验收合格之日起  1  年。      
    六、采购需求:       
     【一】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     服务配套设施     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1   、服务配套设施名称: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仪      
   2   、数量:  1  套      
   3   、服务配套设施用途说明      
    (一)配置要求       
   1   、  VOCs  在线监测系统  1  套;      
   2   、氢空一体机,  1  台;      
   3   、苏码罐  15L  ,  4  个;      
   4   、一年运行耗材;      
    (二)分析方法       
   采用超低温富集浓缩技术,压缩机制冷方式,双通道采样,双色谱柱分离后分别进入氢离子化火焰检测器(  FID  )和质谱(  MS  )连续  24  小时在线监测环境空气中可挥发性有机物。      
    (三)技术要求       
   1   、用途:  24  小时连续在线监测环境空气中可挥发性有机物。监测项目应满足国内与国际上通用的臭氧前驱体标准(  PAMs  )监测项目;同时有能力监测环境空气中含氧  /  氮挥发性有机物(  OVOCs  )、监测环境空气中卤代烃等;目标化合物覆盖国内与国际通用的  PAMs  、  TO-15  及醛酮类(  13  种  ,  不含甲醛)等  116  种物质。      
    ▲    2   、产品具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或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监测物种至少包含附件  1  监测组分表中  116  物种。      
   ▲  3  、工作条件      
   (1)   环境温度:(  20  ~  30  )  ℃  ;      
   (2)   相对湿度:  ≤85%  ;      
   (3)   大气压:(  800  ~  1060  )  hPa  ;      
   (4)   全系统总功率  ≤4000W  (含峰值),输入电压  ≤220V  ;(提供产品铭牌、生产厂商技术说明书或产品彩页)      
   4   、采样时间      
   每小时累积采样时间  ≥30min  。      
    (四)性能指标       
   1   、分析组分      
   分析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包括  PAMS  (  57  种),  OVOCs  (醛、酮类物质),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等,组分表见附件  1  ;  57  种  PAMS  浓度最高量程  ≥20 nmol/mol  。      
   2   、标准曲线      
   附件  1  中目标化合物  90%  以上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0.98  。校准曲线浓度点范围为  0.5  ~  10ppb  ,不低于  5  个浓度点。      
   3   、零点噪声      
   57   种  PAMS  各组分仪器零点噪声  ≤0.05 nmol/mol  。      
   ▲  4  、方法检测限:  90%  组分(至少包括乙烷和乙烯 )的方法检出限  ≤0.1nmol/mol  。且代表性物种须满足  (C2-C5  碳氢化合物代表物种  )1-  戊烯  ≤0.05ppb  ;  (C6-C12  碳氢化合物代表物种  )  甲苯  ≤0.05ppb  、正壬烷  ≤0.05ppb  ;(卤代烃类挥发性有机物代表物种)  1  ,  2-  二氯丙烷  ≤0.05ppb  ;(含氧类挥发性有机物代表物种)乙酸乙酯  ≤0.08ppb     
    【    以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有效期内检测报告为准(需检测结果每次都满足)】      
   ▲  5  、  57  种  Pams100%  组分系统残留  ≤0.1ppb     
   【以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有效期内检测报告为准(需检测结果每次都满足)  】       
   ▲  6  、准确性和重复性      
   连续  6  次以上测定同一浓度目标化合物的标准气体(浓度不高于  6ppb  ),附件  1  中组分  90%  以上的目标化合物  RSD≤10%  ;  90%  以上的目标化合物  RE≤15%  。【以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有效期内检测报告为准(需检测结果每次都满足)】      
    (五)技术参数       
   1   、管路要求:惰性硅烷化管路,减少了管壁对物种的吸附;      
   ▲  2  、富集技术要求:采用空管超低温压缩机冷冻捕集技术,样品采集不使用吸附剂,双路超低温纯物理富集,富集管无填充,富集温度可达  -150℃  ;(提供生产厂商技术说明书、产品彩页或软件截图)      
   ▲  3  、解析加热:富集管加热采用直金属管加热,不弯曲,保证加热均匀;(提供仪器相应部件实物图片)      
   ▲  4  、温控系统:需采用独立温度控制技术,控制采样时的除水温度、捕集温度、及解析温度互不干扰,通过程控软件自动控制。除水管双路除水,除水温度可低至  -100℃  及以下;(提供生产厂商技术说明书、产品彩页或软件截图)      
   5   、控制要求:可自动完成采样、冷冻捕集和热解析、分析、加热反吹、惰性气体填充、系统标定的全程控制;      
   6   、采样数量:可在线自动采样,采样数不少于  24  个  /24  小时;      
   7   、流量控制:带流量传感器的质量流量计精密测量采样体积;      
   8   、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传输到中心平台。提供传输方式和通讯协议;      
   ▲  9  、  VOCs  吸附浓缩在线采样系统与  GCMS  连接的管路采用石英毛细管,并提供均匀加热,有效防止样品冷凝或吸附;(提供仪器相应部件实物图片)      
   10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11   、全电子气路控制  EPC  ;      
   12   、压力精度:  0.01psi  ;      
   13   、温度稳定性:小于  0.01℃/1℃  环境变化;      
   14   、柱箱工作温度:室温以上  8℃-425℃  ;      
   15   、升温速率:不低于  75℃/min  ;      
   16   、程序升温:  19  梯度  /20  平台程序升温;      
   17   、带  EPC  的分流  /  不分流毛细柱进样口;      
   18   、带  EPC  的氢火焰检测器  FID  ;      
   ▲  19  、分析器:全金属四极杆,无镀层设计,可打磨可清洗。具有预四极杆功能;(提供生产厂商技术说明书或产品彩页)      
   20   、质量数范围:  1.5-1000amu  ;      
   21   、分辨率:单位质量数分辨  1amu  ;      
   22   、质量轴稳定性:  0.10amu/48  小时;      
   23   、最大扫描速率:  ≥10000amu/  秒;      
   24   、灵敏度(使用  He  气做载气):  1 pg/    µ   L   八氟萘进样  1    µ   L   ,扫描范围  50-300u  ,  S/N ≥ 1800:1 (mass 272  ,  RMS)  ;      
   25   、泵系统:分子涡轮泵;      
   26   、色谱工作站      
   (  1  )手动  /  自动调谐,数据采集,数据检索,分析结果报告,定量分析及谱库检索功能;      
   (  2  )全扫描  /  选择离子检测同时采集功能;      
   (  3  )谱库:  NIST  谱库;      
   (  4  )数据处理软件具有  DRS  解卷积功能;      
   (  5  )具有保留时间锁定功能;      
    (六)氢空一体机       
   1   、内部结构紧凑。      
   2   、压力波动不高于  0.1MPa  。      
   3   、自动放水,三支不锈钢过滤器。      
   4   、空气纯度:无油三级;氢气纯度:  99.999%  ;      
   5   、空气流量:  0  ~  2L/min  ;空气压力:  0  ~  0.4MPa  ;      
   6   、氢气流量:  0  ~  300ml/min  ;氢气压力:  0  ~  0.4MPa  ;      
   7   、操作温度:  5℃-40℃  ;      
   8   、电源供应:交流  220V±10  %  50Hz  ;      
    (七)苏码罐  15L      
   1   、耐压  30psi  以上      
   2   、材质:硅烷化      
   3   、阀门:工业标准  1/4TOV  阀不锈钢材质      
    (八)质控要求       
   1   、具备自动校准的功能,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采用外标法校准,质谱检测器采用内标法校准。      
   ▲  2  、仪器自动进标样,每个样品进一次内标,  24  小时进一次外标气,外标气涵盖附件一监测物种,外标气浓度  2-6PPb  。      
    【二】、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自动监测系统服务配套设施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1     、服务配套设施名称: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在线分析仪       
    2     、数量:  1  套       
    3     、服务配套设施用途说明       
   用于环境空气中非甲烷总烃的连续自动监测及离线分析(采样罐样品)      
    4     、主要配置规格       
   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在线分析仪  1  套、动态校准仪  1  套、零气发生器  1  套、氢气发生器  1  套、采样系统  1  套、标气  1  套、标准机柜  1  套、专用控制分析采集传输单元  1  套      
    5     、技术参数:       
   5.1   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在线分析仪      
   5.1.1   监测方法:采用直接法直接测定非甲烷总烃浓度。      
   5.1.2   设备采用  FID  检测器,应具有自动点火和灭火自动切断氢气功能,能够分离出总烃中的甲烷,使非甲烷总烃单独出峰;      
   5.1.3   分析周期:≤  15min  ;(提供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据《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C-ZY84-2020  )作业指导书出具的  CMA  检测报告复印件)。)      
   5.1.4   富集温度最低设置≤  -20  ℃;(提供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据《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C-ZY84-2020  )作业指导书出具的  CMA  检测报告复印件)      
   ▲  5.1.5  解析温度最高设置≥  400  ℃以上;(提供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据《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C-ZY84-2020  )作业指导书出具的  CMA  检测报告复印件)      
   ▲  5.1.6  采样量:≥  100mL  (提供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据《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C-ZY84-2020  )作业指导书出具的  CMA  检测报告复印件)      
   ▲  5.1.7  检出限:非甲烷总烃检出限:  ≤ 3ppbC  ;(提供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据《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C-ZY84-2020  )作业指导书出具的  CMA  检测报告复印件)      
   5.1.8   工作气采用高精度  EPC  控制:载气、空气、氢气;      
   5.1.9   校准曲线  :  非甲烷总烃校准曲线最高点  1000ppbC,  校准曲线最低点为  50ppbC  。非甲烷总烃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  R2  应  ≥0.999  。校准曲线上各浓度点残差与理论浓度的比值应在  ±10 %  以内;      
   5.1.10   湿度影响:非甲烷总烃的湿度影响≤±  1%F.S.  ;提供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据《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C-ZY84-2020  )作业指导书出具的  CMA  检测报告复印件)      
   5.1.11 24h   零点漂移:非甲烷总烃≤±  1ppbC/24h  ;      
   5.1.12   线性误差:非甲烷总烃的线性误差最大值≤±  1%F.S.  ;(提供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据《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C-ZY84-2020  )作业指导书出具的  CMA  检测报告复印件)      
   ▲  5.1.13  以下为  NMHC  关键参数,均需满足要求:      
   1   )重复性:≤  1%  ;(提供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据《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C-ZY84-2020  )作业指导书出具的  CMA  检测报告复印件)      
   2   )量程漂移(非甲烷总烃):≤±  2%FS  ;      
   实际测试  2  台设备平行性:≤  2%  ;      
   5.1.14   色谱柱温控系统:温度范围  +15  ℃~  200  ℃,控制精度  0.1  ℃;      
   5.1.15   切换阀带温度控制:阀的温度范围工作环境温度  +5  ~  225  ℃,为防止高沸点物质残留污染;      
   5.1.16   气路压力流量控制:采样流量  0-100ml/min  ,高精度  EPC  电子压力  /  流量控制,压力精度  0.01psi  ;      
   5.1.17   检测器动态线性范围:  107  ;      
   5.1.18   检测器保护:自动点火,灭火自动切断气体和报警功能。      
   5.1.19   为确保设备可靠储运和运行,仪器需满足高低温适应性试验要求;      
   5.1.21   安全要求:      
   1   )绝缘电阻:在工作环境中,监测系统电源端子对地或机壳的绝缘电阻≥  20M  Ω。      
   2   )绝缘强度:在工作环境中,监测系统在  1500V  (有效值)、  50Hz  正弦波实验电压下持续  1  分钟,不应出现击穿或飞弧现象。      
   3   )电源要求:站房配有稳压电源,以确保供电符合  220  ×(  1  ±  10%  )  VAC/50Hz  的要求。      
   4   )其他要求:有易燃气体、有毒气体存在的单元和管路的气密性应满足  GB/T30431  ,即  0.3MPa  压强下,  30  分钟压降≤  0.01MPa  ,确保其不会泄露。  仪器的高温加热区应设有防烫伤标识。       
   5.2   动态校准仪      
   5.2.1   工作原理:通过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精确控制气体流量,将高浓度标气动态稀释至所需低浓度气体;      
   5.2.2   内部管路和接头全部经过严格惰性化处理,降低  VOCs  气体在管路中吸附残留的影响;      
   5.2.3   通过质量流量传感器,自动控制气体流量;      
   5.2.4   气体混合区域设计需保证气体充分混合均匀;      
   5.2.5   具有温控功能,混合区域温度可  0  ~  50  ℃设置,控制精度±  1  ℃;质量流量传感器阀座温度可  0  ~  45  ℃温度设置,控制精度±  1  ℃;      
   5.2.6   具有序列编辑功能;具有多点自动序列配气功能,具有单点或多点自动校准功能;      
   5.2.7   仪器支持通过内置序列设置方法实现多点自动校准功能;      
   5.2.8   稀释比率:  1/2  ~  1/1000  ;      
   5.2.9   流量精度:±  1%  满量程;      
   5.2.10   流量输出重复性:±  0.15%  满量程;      
   5.2.11   流量控制线性:±  0.5%  满量程;      
   5.3   零气发生器      
   5.3.1   输出零气流量:  0-5000ml/min  ;      
   5.3.2   输出零气烃类含量:  <100ppb  ;      
   5.3.3   输出零气压力:  0.1-0.8MPa  ;      
   5.3.4   输出零气露点:  <-40  ℃;      
   5.3.5   输出零气颗粒:  <0.01  μ  m  ;      
   5.4   氢气发生器      
   5.4.1   氢气纯度:≥  99.999%  ;      
   5.4.2   氢气流量:  0-300ml/min  ;      
   5.4.3   工作压力:  0  ~  0.4Mpa  ;      
   5.4.4   稳压精度:  0.02Mpa  ;      
   5.4.5   流量显示:  LED  数字显示。      
   5.5   采样系统      
   5.5.1   采样装置:垂直层流式采样总管;      
   5.5.2   采样头:防止雨水和粗大的颗粒物落入总管,同时避免鸟类、小动物和大型昆虫进入总管。采样头的设计应保证采样气流不受风向影响,稳定进入总管;      
   5.5.3   采样总管:总管内径选择在  4cm  ,采样总管内的气流应保持层流状态,采样气体在总管内的滞留时间应小于  10s  ;      
   5.5.4   管线外壁加装保温套或加热器,加热温度控制在  30  ℃~  50  ℃;      
   5.5.5   制作材料: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      
   5.5.6   样品相对湿度:≤  80%  ;      
   5.5.7   雷诺数:  <2000  ;      
   5.5.8   电源电压:  220VAC/50Hz  。      
   5.6   标气      
   5.6.1   甲烷  /  丙烷标准气体      
   5.7   标准机柜      
   5.7.1   适当数量的标准机柜,散热性能良好,可容纳本次采购的非甲烷总烃分析仪、氢气发生器、零气发生器、动态校准仪、工控机等仪器设备及其他配套设备;      
   5.7.2   使用机柜情况下,机柜采用导轨托盘装载仪器,方便拆卸仪器与清洗仪器内部管路,机柜后侧有线槽汇总各仪器的电缆线路;      
   5.7.3   机柜有接地孔线,所有的连接管线、接头等应采用防腐材质,不与被测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      
   5.8   专用控制分析采集传输单元      
   5.8.1   包含基于  Windows  的独立操作软件,控制界面包括运转程序步骤,进行参数设置,方法优化。色谱软件具有谱图自动采集,显示,分析计算功能;      
   5.8.2   对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存储、计算、上传等功能。      
   5.8.3   能够实时显示各目标化合物监测数据和工作状态参数等,可设置条件查询和显示历史数据。      
   5.8.4   能够自定义仪器状态参数报警限值,数据超出所设报警上限或低于报警下限时对数据进行标注并发送报警消息。      
   5.8.5   能够记录存储半年以上的数据,具有历史数据查询、导出功能。停电后,能自动保存数据。      
   5.8.6   具有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单位换算功能;可将数据、仪器状态等信息定时上传。  【三】、紫外辐射系统服务配套设施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1     、服务配套设施名称:紫外辐射系统       
    2     、数量:  1  套       
    3     、服务配套设施用途说明       
   紫外辐射系统主要测量紫外线光谱的日灼部分,可对太阳紫外辐射进行实时数据监测、记录分析的设备,该系统具有全自动观测记录、无需人工干预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植物生理研究、太阳能利用、海洋考察、建筑材料老化及大气污染等科学研究领域。      
    4     、主要配置规格       
   紫外辐射系统  1  套      
    5     、技术参数:       
   1.   光谱响应:      
   UVA   (  320  ~  400nm  )  1  通道      
   UVB   (  280  ~  320nm  )  1  通道      
   2.   余弦响应:±  5%  (太阳高度角  30  °时);      
   3.   工作温度:  -50  ℃~  +50  ℃;      
   4.   响应时间:≤  1s  (  99%  );      
   5.   灵敏度  :<100    µ   V/W.m-2    
   6.   内阻  :<1k  Ω;      
   7.   稳定性  :  ±  2%  (一年内灵敏度变化率);      
   8.   精确度;<  5%  ;      
   9.   供电电压  :DC 12V  ;      
   10.   信号输出  :0  ~  20mV  ;      
   11.   测量范围  :0  ~  500W/m2     
   12.   温度特性  :  土  2  %℃  (-20  ℃~  40  ℃  )  ;      
   13.   传输距离  :  <  200m  ;      
   14.   重量  :  ≤  2.5kg  。      
    【四】、工控机、气象仪等服务配套设施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1     、服务配套设施名称:工控机、气象仪       
    2     、数量:  1  套       
    3     、服务配套设施用途说明       
   可实现户外气象参数  24  小时连续在线监测,能够支持接入站点端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数字量通讯接口将五项参数一次性输出给用户、用于气象参数的测定。      
    4     、主要配置规格       
   气象仪  1  套、工控机  1  套、      
    5     、技术参数:       
   5.1   气象仪      
   5.1.1   温度      
   监测范围:  -50  ℃~  +80  ℃;分辨率:  0.1  ℃;精度:±  0.2  ℃;测量原理:铂电阻      
   5.1.2   湿度      
   监测范围:  0%  ~  100%Rh  ;分辨率:  0.1%Rh  ; 精度:±  2%Rh  ;测量原理:电容      
   5.1.3   气压      
   监测范围:  10  ~  1300hPa  ;分辨率:  0.1hPa  ;精度:±  0.3hPa  ;测量原理:硅压阻式      
   5.1.4   风向      
   监测范围:  0  ~  360  °;分辨率:  1  °;精度:±  3  °;测量原理:超声波      
   5.1.5   风速      
   监测范围:  0  ~  75m/s  ;分辨率:  0.1m/s  ; 精度:±  0.3m/s  或  3%  ;测量原理:超声波      
   5.1.6   降雨量      
   监测范围:  0  ~  5mm/min  ;分辨率:  0.01mm  ;精度:<±  5%  ;测量原理:光学      
   5.1.7   供电电压:  9-30V  直流电      
   5.1.8   传输方式:  RS485     
   5.2   工控机      
   5.2.1   机箱:  4U 19  上架式;      
   5.2.2   主板:  H110  芯片组,自带  5  个  PCI  扩展槽、  1  个千兆网口以上、  4  个  USB3.0  以上,  5  个  USB2.0  以上  ,2  个  COM  口以上;      
   5.2.3 CPU   :主频不低于  3.2GHz  ,  4  核心,  4  线程;      
   5.2.4   内存:不低于  8G  ;      
   5.2.5   硬盘:容量不低于  1T  ;      
   5.2.6:   光驱:  DVD  光驱      
   5.2.7   系统  :WIN 10  企业版      
     【五】      、监测数据联网       
    1     、服务配套设施名称:监测数据联网系统       
    2     、数量:  1  套       
    3     、服务配套设施用途说明       
   系统必须能采集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的《  2020  年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方案》(环办监测函〔  2019  〕  899  号)和《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数据联网技术规定》(总站气字  [2019]356  号)中规定的自动监测设备数据,并具备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和上传功能。      
    4     、主要配置规格       
   监测数据联网系统  1  套      
    5     、技术参数:       
   5.1   网络传输具备一点多发功能,可设置多个服务器地址并依次传输;具备断点续传功能,数据完整性保障机制,在网络恢复时自动回补缺失的数据。      
   5.2   数据采集项目包括: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仪、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自动监测仪、紫外辐射系统等站房内仪器监测数据和仪器报警信息。      
   5.3   数据采集可按照一定的采样周期(采样周期可配置)采集数据。      
   5.4   质控:可对质控任务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保存。      
   5.5   仪器状态监测  :  系统具备定时自动监测仪器的状态信息(采样流量、温度等)的功能,可按需上传到平台。      
   5.6   支持品牌  :  支持主流的大气监测设备(先河、鹏宇昌亚、谱育等),并且通过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监测仪器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测试。      
   5.7   网络传输内容  :  按照《国家空气监测网子站监测数据报送传输协议》传输数据。传输内容包括:分析仪器的监测数据、仪器状态信息等。      
   5.8   统计功能:具备常规统计、分析功能,如日均值,历史数据查询等。      
   5.9   完善的调试工具:具备串口调试工具、驱动调试工具,可对系统的仪器接入进行快速诊断。      
   5.10   在线帮助:提供专业的在线帮助服务,帮助用户快速掌握本系统的使用。      
   5.11   运行稳定:安装部署调试后,系统可  7*24  小时稳定运行。      
   5.12   具备系统备份、还原功能,提高系统及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可手动备份系统,当系统意外崩溃时,可使用还原功能使系统恢复正常,大大减少解决异常情况的响应时间,保证了数据的有效率和安全性。      
   ▲  5.13  此站点的数据具备传输到辽宁省现有组分站管理平台的能力,能够兼容辽宁省现有组分站管理平台,需提供传输通讯协议(通讯协议需盖平台所有单位或开发单位公章)。      
   ▲  5.14  此站点数据软件具备接收辽宁省现有组分站管理平台数据和指令信息的能力,提供佐证材料。      
    【六】、运维服务       
   1.   运维服务时间  1  年。      
    2.     服务内容       
   运维工作主要包括查看数据是否异常、仪器是否报警、更换耗材、常规保养、填写并及时上交运维记录表格、仪器校准、检查标气余量、故障排除等。      
   周期性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   )每日:      
   a.   查看仪器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报警;      
   b.   查看外标气测定数据,与实际浓度相对误差小于  30%     
   2   )每周:      
   a.   氮氢空一体机更换硅胶;      
   b.   添加氢空(氮)一体机的超纯水;      
   c  .    观察内标响应值和外标数据,调整峰窗;      
   d.   更换采样过滤膜。      
   3   )两周:      
   a.   氢空(氮)一体机更换活性炭;      
   b.   每十天左右更换二氧化碳去除管;      
   c  .    每十天左右更换内标;      
   d.   每十天左右更换外标。      
   4   )季度:      
   a.   更换  MS  灯丝;      
   b.   清洗冷凝器      
   5   )半年:      
   a.5   个月左右更换高纯氦气;      
   b.5   个点以上的多点校准(每年校准  3  次)      
   6   )每年:      
   a.   更换机械泵泵油;      
   b.   更换扩散泵泵油;      
   c.   按需更换易耗件(色谱柱,捕集柱,除水石英管,电子倍增器等)。      
   3.   故障处理      
   设备发生故障时,产生异常数据或者无数据产生时,运维人员应在  4  小时内响应,  8  小时内到达现场,  12  小时内修复;      
   4.   运维记录管理      
   按照用户要求填写仪器运维表格,做好空气站运行管理记录和存档。每次到站房运维后填写运维表格,包括仪器报警、维修、更换、保养、仪器校准、标气使用、采样管清洁等运行维护内容。      
   每半年提交一次运维报告,年度运维完成后提交总报告。      
   5.   耗材供应      
   为保证运维期间内仪器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服务期间应提供设备需要耗材。      
   6.   运维服务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展自动监测设备的运行及维护,按要求开展  VOCs  自动监测设备质量保障与质量控制,采用可溯源的标准样品进行质控,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溯源性。      
   6.1   日常质量控制      
   分析仪在以下情况下需进行校准和再校准:      
   1   )安装时;      
   2   )移动位置时;      
   3   )进行可能影响校准结果的维修或维护后;      
   4   )分析仪暂停工作一段时间后;      
   5   )有迹象表明分析仪工作不正常或校准结果出现变化;      
   6   )达到国家规范或本招标文件要求的校准周期或校准要求的。      
   6.2   系统质量控制      
   1   )每日应使用标准混合气体对仪器各组分进行单点(工作点)检查与校准,当大于  20%  的物种色谱标准气单点浓度偏差大于  20%  、质谱标准气单点浓度偏差大于  30%  时,需重新标定校准曲线。      
   2   )每周对仪器设备进行一次例行维护,确保仪器持续稳定运行。每周对仪器零气空白检查(全系统空白)、单点质控检查、分离度检查。      
   3   )每月采样流量检查。      
   4   )每季度标准曲线绘制、验漏检查、温度、压力传感器检查,对仪器数据进行备份。      
   5   )每年度对系统、辅助设备等开展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后系统应进行全面质控检查。      
   6   )质控计划要求  :  每月  25  日前提供下月设备运行维护与质控计划工作安排。      
   7   )运行维护与质控记录要求:制定统一格式运行维护和质控记录表格,经采购方审批同意后用于开展日常运行维护与质控工作,并于每月  10  日前提供上个月运行维护与质控纸质记录表格。      
   6.3   量值溯源      
   运维单位所使用的标准气体,须为具有国家标准认证证书标准物质,标准气体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运维单位须配备日常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所必须的校准器,每年定期到国家认可单位进行溯源。      
   7.   数据审核      
   7.1   每日  2  次远程联网检查系统运行状态并记录,发现问题立即通知现场运维人员及时处理。      
   7.2   每日检查内外标响应、基线波动、保留时间漂移,及时判断仪器的稳定性,保证仪器正常运行,根据仪器状况通知巡检人员或维修人员进行现场处理。      
   7.3   每日对前一天数据进行重积分处理,并上传至指定平台;      
   7.4   主要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求      
   7.4.1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仪      
   谱图重积分要求:  VOCs  图谱必须经过人工二次积分确认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每两天提交一次前两天经过审核后的重积分数据和质控数据,对于缺数、异常数据需做审核说明; 对自动监测仪器设备采集的原始数据,以及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和结果,必须妥善保存,及时备份;自动监测设备应最大限度保证全周期连续运行,数据有效率不低于  80%  。重大活动保障或重污染时段设备不得无故停机。      
   附件  1:  监测组分表      
     |     序号         |      中文名称         |      CAS   号         |      序号         |      中文名称         |      CAS   号         |  
  |     1         |      乙烷         |      74-84-0         |      59         |      正庚烷         |      142-82-5         |  
  |     2         |      乙烯         |      74-85-1         |      60         |      三氯乙烯         |      79-01-6         |  
  |     3         |      丙烷         |      74-98-6         |      61         |      甲基环己烷         |      108-87-2         |  
  |     4         |      丙烯         |      115-07-1         |      62         |      1,2-   二氯丙烷         |      78-87-5         |  
  |     5         |      异丁烷         |      75-28-5         |      63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80-62-6         |  
  |     6         |      正丁烷         |      106-97-8         |      64         |      1,4-   二氧六环         |      123-91-1         |  
  |     7         |      乙炔         |      74-86-2         |      65         |      一溴二氯甲烷         |      75-27-4         |  
  |     8         |      反式  -2-  丁烯         |      624-64-6         |      66         |      2,3,4-   三甲基戊烷         |      565-75-3         |  
  |     9         |      1-   丁烯         |      106-98-9         |      67         |      2-   甲基庚烷         |      592-27-8         |  
  |     10         |      顺式  -2-  丁烯         |      590-18-1         |      68         |      反  -1,3-  二氯  -1-  丙烯         |      10061-02-6         |  
  |     11         |      环戊烷         |      287-92-3         |      69         |      3-   甲基庚烷         |      589-81-1         |  
  |     12         |      异戊烷  (2-  甲基丁烷  )          |      78-78-4         |      70         |      4-   甲基  -2  戊酮         |      108-10-1         |  
  |     13         |      正戊烷         |      109-66-0         |      71         |      甲苯         |      108-88-3         |  
  |     14         |      二氟二氯甲烷         |      75-71-8         |      72         |      正辛烷         |      111-65-9         |  
  |     15         |      1,2-   二氯四氟乙烷         |      76-14-2         |      73         |      顺式  -1,3-  二氯丙烯         |      10061-01-5         |  
  |     16         |      氯甲烷         |      74-87-3         |      74         |      1,1,2-   三氯乙烷         |      79-00-5         |  
  |     17         |      氯乙烯         |      75-01-4         |      75         |      四氯乙烯         |      127-18-4         |  
  |     18         |      1,3-   丁二烯         |      106-99-0         |      76         |      2-   己酮         |      591-78-6         |  
  |     19         |      溴甲烷         |      74-83-9         |      77         |      二溴一氯甲烷         |      124-48-1         |  
  |     20         |      氯乙烷         |      75-00-3         |      78         |      二溴乙烷         |      106-93-4         |  
  |     21         |      一氟三氯甲烷         |      75-69-4         |      79         |      氯苯         |      108-90-7         |  
  |     22         |      1-   戊烯         |      109-67-1         |      80         |      乙苯         |      100-41-4         |  
  |     23         |      反式  -2-  戊烯         |      646-04-8         |      81/82         |      间  /  对  -  二甲苯         |      106-42-3/108-38-3         |  
  |     24         |      异戊二烯         |      78-79-5         |      83         |      正壬烷         |      111-84-2         |  
  |     25         |      顺  -2-  戊烯         |      627-20-3         |      84         |      邻  -  二甲苯         |      95-47-6         |  
  |     26         |      丙烯醛         |      107-02-8         |      85         |      苯乙烯         |      100-42-5         |  
  |     27         |      二氯乙烯         |      75-35-4         |      86         |      溴仿         |      75-25-2         |  
  |     28         |      三氟三氯乙烷         |      76-13-1         |      87         |      异丙苯         |      98-82-8         |  
  |     29         |      2,2-   二甲基丁烷         |      75-83-2         |      88         |      1,1,2,2-   四氯乙烷         |      79-34-5         |  
  |     30         |      丙酮         |      67-64-1         |      89         |      正丙基苯         |      103-65-1         |  
  |     31         |      异丙醇         |      67-63-0         |      90         |      3-   乙基甲苯         |      620-14-4         |  
  |     32         |      二硫化碳         |      75-15-0         |      91         |      4-   乙基甲苯         |      622-96-8         |  
  |     33         |      二氯甲烷         |      75-09-2         |      92         |      1,3,5-   三甲苯         |      108-67-8         |  
  |     34         |      2,3-   二甲基丁烷         |      79-29-8         |      93         |      正癸烷         |      124-18-5         |  
  |     35         |      2-   甲基戊烷         |      107-83-5         |      94         |      2-   乙基甲苯         |      611-14-3         |  
  |     36         |      甲基叔丁基醚         |      1634-04-4         |      95         |      1,2,4-   三甲苯         |      95-63-6         |  
  |     37         |      反  -1,2-  二氯乙烯         |      156-60-5         |      96         |      1,3-   二乙基苯         |      541-73-1         |  
  |     38         |      3-   甲基戊烷         |      96-14-0         |      97         |      1,4-   二乙基苯         |      106-46-7         |  
  |     39         |      1-   己烯         |      592-41-6         |      98         |      1,2,3-   三甲苯         |      526-73-8         |  
  |     40         |      正己烷         |      110-54-3         |      99         |      氯化苄         |      100-44-7         |  
  |     41         |      乙酸乙烯酯         |      108-05-4         |      100         |      1,3-   二乙基苯         |      141-93-5         |  
  |     42         |      1,1-   二氯乙烷         |      75-34-3         |      101         |      1,4-   二乙基苯         |      105-05-5         |  
  |     43         |      2,4-   二甲基戊烷         |      108-08-7         |      102         |      1,2-   二氯苯         |      95-50-1         |  
  |     44         |      甲基环戊烷         |      96-37-7         |      103         |      正十一烷         |      1120-21-4         |  
  |     45         |      丁酮         |      78-93-3         |      104         |      正十二烷         |      112-40-3         |  
  |     46         |      顺  -1,2-  二氯乙烯         |      156-59-2         |      105         |      1,2,4-   三氯苯         |      120-82-1         |  
  |     47         |      乙酸乙酯         |      141-78-6         |      106         |      1,1,2,3,4,4-   六氯  -1,3-  丁二烯         |      87-68-3         |  
  |     48         |      四氢呋喃         |      109-99-9         |      107         |      萘         |      91-20-3         |  
  |     49         |      氯仿         |      67-66-3         |      108         |      乙醛         |      75-07-0         |  
  |     50         |      2-   甲基己烷         |      591-76-4         |      109         |      丙醛         |      123-38-6         |  
  |     51         |      1,1,1-   三氯乙烷         |      71-55-6         |      110         |      异丁烯醛         |      78-85-3         |  
  |     52         |      环己烷         |      110-82-7         |      111         |      正丁醛         |      123-72-8         |  
  |     53         |      2,3-   二甲基戊烷         |      565-59-3         |      112         |      反式丁烯醛         |      123-73-9         |  
  |     54         |      四氯化碳         |      56-23-5         |      113         |      戊醛         |      110-62-3         |  
  |     55         |      3-   甲基己烷         |      589-34-4         |      114         |      己醛         |      66-25-1         |  
  |     56         |      苯         |      71-43-2         |      115         |      苯甲醛         |      100-52-7         |  
  |     57         |      1   ,  2-  二氯乙烷         |      107-06-2         |      116         |      间甲基苯甲醛         |      620-23-5         |  
  |     58         |      2,2,4-   三甲基戊烷         |      540-84-1         |          |          |          |  
  
      
   7.4.2   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在线分析仪      
    1    、每日维护内容      
   a.   检查仪器运行状态,包括流量、环境压力、环境温度等是否正常,仪器报警应及时处理。      
   b.   如具有自动质控功能,应检查自动质控结果。      
   2   、每周维护内容      
   a.   每周至少一次现场巡检,检查仪器运行状态。      
   3   、每月维护内容      
   a.   每月应该对仪器散热风扇过滤网进行清洗。      
   b.   每月检查排风管或过滤器,防止堵塞。      
   c.   更换耗材、试剂与配件。      
   4   、每年维护内容      
   a.   每年对仪器进行一次预防性维护,对系统进行检查与清洁,更换必要的耗材与配件。保养后应对仪器进行全面校准与检查,以确保仪器在维护前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7.4.3   紫外辐射系统      
   1   、每日维护内容      
   a.   检查仪器运行状态,包括环境压力、环境温度等是否正常,仪器报警应及时处理。      
   b.   如具有自动质控功能,应检查自动质控结果。      
   2   、每周维护内容      
   a.   每周至少一次现场巡检,检查仪器运行状态。      
   3   、每月维护内容      
   a.   每月应该对仪器散热、过滤网进行清洗。      
   b.   每月检查排风管或过滤器,防止堵塞。      
   c.   更换耗材、试剂与配件。      
   4   、每年维护内容      
   a.   每年对仪器进行一次预防性维护,对系统进行检查与清洁,更换必要的耗材与配件。保养后应对仪器进行全面校准与检查,以确保仪器在维护前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7.5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求      
   7.5.1   量值溯源      
   按照国家和采购人要求做好标准传递、监测仪器校准、数据质量控制,并做好标准物质的定期更换、计量器具的定期送检(校准)及各种质控检查和量值溯源工作。      
   7.5.2   记录和档案管理      
   应建立运行维护档案,将运行过程和运行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归档管理。日常运维中使用运行管理相关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种,中标方需提供相关表格的具体设计方案。包括每日数据检查表、站房巡检记录、仪器设备维护记录、仪器设备维修记录、仪器校准检查记录、耗材使用记录、备品备件管理记录表。      
   7.5.3   数据分析、报告编写服务要求      
   报告分为运维情况统计和监测数据分析  2  种类型的报告;运维情况统计报告为月报;数据分析报告分为月报、年报及污染天气专报分析等类型。